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2023-08-20来源:网络182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从保证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开始计算。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则按照主债务到期后六个月计算。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债权后,开始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咨询律师的需求,华律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凝聚27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省心!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四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保证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儿子结婚时欠债务是否能离婚

    法律咨询解答 儿子有离婚的权利,即使其结婚时负有债务。结婚时欠债与能否离婚无必然联系。我国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为:协议离婚的,条件为婚姻关系合法有效、双方协商一致、已订

  • 两个公司的债权债务是不是可转让

    法律咨询解答 两家公司债权债务可以转让,但是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和合法有效的债务;2、转让的债权债务必须可以转让;3、债权债务转让必须经债权人同意,

  • 取保候审保证金哪个时候交

    法律咨询解答 申请取保候审成功的,取保候审保证金缴纳期限应该是当天完成,然后三日内应当出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某某取保候审保证金应该交给谁

      律师解答 取保候审保证金应交给办理取保候审的部门。依据《刑事诉讼法》,保证金交纳与取保候审办理部门一致,未按规定交纳可能影响取保候审的批准,甚至导致被羁押。律师解答取查看全文

    • 债务人死亡妻子是否有义务偿还

      律师解答 借款人死亡后,妻子有义务偿还其债务,因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律师解答您好,一般遗产范围内承担责任律师解答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查看全文

    • 夫妻债务无力偿还法院怎么办

      律师解答 夫妻债务无力偿还,法院可执行另一方财产。依据《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需共同承担,一方无力偿还,债权人可执行另一方财产。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信用受损、资产被查封等查看全文

    • 在债权人代位权的情况下,能起诉保证人吗?

      律师解答 在债权人代位权情况下,一般不能起诉担保人,但可起诉连带责任保证人。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代位权诉讼针对的是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情况。若错查看全文

    • 取保候审保证人可以是父亲吗

      律师解答 父亲可以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人,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人选择主要依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如是否可能判处管制、拘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儿子结婚时欠债务是否能离婚

      法律咨询解答 儿子有离婚的权利,即使其结婚时负有债务。结婚时欠债与能否离婚无必然联系。我国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为:协议离婚的,条件为婚姻关系合法有效、双方协商一致、已订

      2023-08-20 阅读:192
    • 两个公司的债权债务是不是可转让

      法律咨询解答 两家公司债权债务可以转让,但是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和合法有效的债务;2、转让的债权债务必须可以转让;3、债权债务转让必须经债权人同意,

      2023-08-19 阅读:176
    • 取保候审保证金哪个时候交

      法律咨询解答 申请取保候审成功的,取保候审保证金缴纳期限应该是当天完成,然后三日内应当出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2023-08-19 阅读:202
    • 个体工商户的债务由个人承担吗

      法律咨询解答 个体工商户,如果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则产生的债务由家庭承担。如果是个人进行经营的,则产生的债务由个人承担;但如果虽然是个人进行经营,但经营产生的收入主要部

      2023-08-19 阅读:157
    • 债权债务收购是怎样处理的

      法律咨询解答 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有: 1、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扰乱正常的社会交通秩序 3、可能面临拘留、罚款、暂扣驾驶证、吊销驾驶证、扣留机动车、对驾驶证

      2023-08-19 阅读:184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