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条在诉讼中能做有效证据吗

2022-11-29来源:网络157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能。收条是指收到别人或单位送到的钱物时写给对方的一种凭据。
正式的收条又称为收据,无论收到钱,还是收到物品都可以开具收条,收条可以用来证实履行了交钱或物的合同义务。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民事诉讼前协商和解还能起诉吗

    法律咨询解答 民事诉讼前协商和解还能起诉,只要符合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条件如下:(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

  •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罪如何处罚

    法律咨询解答 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伪造、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

  • 女方怀孕期间男方能否提起诉讼离婚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女性的权益。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当提起诉讼一个人能不能坚持不离婚

      律师解答 可以起诉离婚,即便一方坚持不离婚。《民法典》支持夫妻一方在感情破裂时提起离婚诉讼,若调解无效且符合法定情形,法院将准予离婚。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长期情感困扰或查看全文

    • 个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么

      律师解答 个人可以提起刑事诉讼,但需满足一定条件。 依据《刑事诉讼法》,自诉需主体适格、有明确被告、具体诉求,且属自诉案件范围,有证据并归法院管辖。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正查看全文

    • 现在想提起诉讼,有哪些步骤?

      律师解答 可以提起诉讼,但需注意诉讼时效。《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需递交起诉状及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提供债权凭证。超过查看全文

    • 没有直接证据显示捉奸,可以判定为出轨吗?

      律师解答 不能仅凭无直接证据判定出轨。出轨非《民法典》规定的过错情形,无直接证据不影响离婚诉讼,但难以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依据《民法典》,出轨非法定过错,无直接证据可能导查看全文

    • 哪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支持死亡赔偿金

      律师解答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死亡赔偿金支持需视情况而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常只赔偿直接物质损失,但调解后被告人有赔偿能力且愿赔更多时,法院支持。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被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前协商和解还能起诉吗

      法律咨询解答 民事诉讼前协商和解还能起诉,只要符合起诉的条件。起诉的条件如下:(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

      2022-11-29 阅读:161
    • 民事诉讼中的伪证罪如何处罚

      法律咨询解答 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伪造、毁灭证据,提供虚假证据,阻止证人作证,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或者对证人、鉴定人、勘验人打击报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

      2022-11-29 阅读:162
    • 女方怀孕期间男方能否提起诉讼离婚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女性的权益。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

      2022-11-29 阅读:148
    • 民事诉讼中,哪些人可以代理委托代理人

      法律咨询解答 可以作为代理人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3、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

      2022-11-29 阅读:145
    • 民法典规定担保物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担保物权诉讼时效是三年,从主债权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开始计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

      2022-11-29 阅读:155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