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规定没有抚养权方是否是监护人

2022-11-29来源:网络141 人看过

法律咨询解答

是。没有抚养权并不代表没有监护权,两者是不同的含义。根据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一般情况下,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离婚后,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不变,任何一方均要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与义务。因此,监护权不因离婚而丧失,相反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同时也应当通过支付抚养费,行使探视权等教育、抚养权利来间接的实现监护权。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第一千零五十八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 民法典规定承揽人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

    法律咨询解答 承揽人享有合同解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七十八条,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

  • 民法典中期权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在婚前获得的期权为一方个人财产,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期权所获得的收益应为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

  • 民法典中高空抛物是过错责任吗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高空抛物原则上是过错责任,由抛物者承担侵权责任;找不到抛物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由可能加害者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

  • 法律专题推荐

    SQL Error: select classid,classname,classpath from zs_u_ls_com.phome_enewsclass order by rand() limit 6
    声明:该内容为结合法律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法律咨询

    • 父母离婚小孩的抚养权归谁管

      律师解答 离婚后小孩抚养权归属需协商或法院判决。依据《民法典》,不满两周岁的子女由母亲抚养,已满两周岁的需协商或由法院判决最有利于子女的抚养方式。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查看全文

    • 起诉离婚小孩抚养权法院怎么判的

      律师解答 起诉离婚小孩抚养权,法院会依据年龄和最有利原则判决。根据《民法典》,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抚养;满两周岁的,法院将按最有利于子女的原则判决;满八周岁的,需尊查看全文

    • 没抚养过孩子可以要抚养权吗

      律师解答 可以的,还是有机会争取抚养权。但需要为孩子最大利益出发,符合法律的规定。如果存在《民法典》中的特定情形,如严重疾病或未尽抚养义务等,可能会影响抚养权的决定。建查看全文

    • 法院判过小孩的抚养权可以做变更吗

      律师解答 抚养权可以变更。依据《民法典》,若现抚养环境不利于子女成长,应变更抚养关系,否则可能影响子女身心健康。律师解答变更抚养权常见方式有协议和诉讼。双方可先协商,协查看全文

    • 已经离婚了如何更改抚养权归属

      律师解答 离婚后更改抚养权,需协商或起诉。依据《民法典》,若一方患病、虐待子女等,可变更抚养权。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子女权益受损。律师解答离婚后改抚养权,可协商或起诉。协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知识

    • 民法典规定承揽人是否享有合同解除权

      法律咨询解答 承揽人享有合同解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七十八条,承揽工作需要定作人协助的,定作人有协助的义务。定作人不履行协助义务致使承揽工作不能完成的,

      2022-11-29 阅读:142
    • 民法典中期权是否为夫妻共同财产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在婚前获得的期权为一方个人财产,但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期权所获得的收益应为夫妻共同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

      2022-11-29 阅读:138
    • 民法典中高空抛物是过错责任吗

      法律咨询解答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高空抛物原则上是过错责任,由抛物者承担侵权责任;找不到抛物者,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由可能加害者给予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

      2022-11-29 阅读:141
    • 民法典在店里被野猫咬找谁负责

      法律咨询解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顾客在店里面被野猫咬伤的,顾客可以要求商店承担赔偿的责任,顾客在购物期间,商店要履行安全保障的义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

      2022-11-29 阅读:135
    • 民法典持续违约行为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法律咨询解答 持续违约行为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

      2022-11-29 阅读:140

    首页

    电话咨询 / ¥29

    20分钟内法律问题电话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