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律师收集整理了关于离婚后的探视权的法律规定的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更多婚姻家事专业问题建议咨询优律师婚姻律师。
一、离婚后的探视权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就探望权问题单独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一方请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书面通知其恢复探望。
第六十七条 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保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请求。
第六十八条 对于拒不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或者组织,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是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二、探望权次数规定
一般以协商为主,双方本着实际方便的原则来定,不能太多。具体方式在离婚时由你们双方约定。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法院会判决。
一般每个月两、三次,情况不一样,法院的判决会不一样。没有次数的法律规定。
离婚后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是父母双方应尽的法定义务,同时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对子女的探望也是应有的法定权利,这种权利和义务不能因离婚而消除。而离婚的父母一方拒绝另一方探视自己子女既无法律依据又不符合情理,更与现代文明社会发展不相一致。
离婚后探视权一般一个月几天
(一)通过离婚协议书进行书面规定。
至于如何规定,我国《民法典》有明文规定,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由离婚当事人双方在离婚时进行商定,并以书面形式为证进行约定,签署协议。
至于时间的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中只是规定了探视权行使的主体、方式、中止与恢复等主要问题,并未对如何规定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但对于孩子的心里需要来说,探视的频率至少一个月一次,多则不限,但是每次的探视时间必须由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即可,重要的,在探视问题以及探视时间的合理安排上,父母也应该征询孩子的意见,以孩子的切身需求为重,要需要和孩子就探视问题及其探视时间上达成一致意见。
(二)法院判决探视时间。
到离婚协议无法达到一致时,探视孩子时间如何规定应该上交于法院,由法院进行裁决。
为了减少未成年人在父母离婚时受到的不同程度上的伤害,稚子无辜,因此法院以依法执行的原则为基础,辅之以必须的法律手段进行判决。当人民法院进行最终判决时,判决具有强制性,即当事人双方都应该遵守。
按照法律实践来说,法院会从双方父母的实际情况出发,判决情况最多的每个周末进行探视,每个月按周计算,频率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但是事情有好坏两面,如果离婚后,父母某一方的探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或者换句话说八周岁以下的儿童明确不愿被其探视,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可另行向法院起诉,本着人文主义精神,法院可能会暂时中止另一方的探视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明文规定,只有等到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才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除上述条件之外,任何人不能剥夺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对于如何规定探视孩子的时间,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至于时间的长短以及多少?一般都以协商为主,规定为辅助,离婚双方当事人本着实际方便的原则来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过于太多,也不能过于太少。至于细节问题要在离婚协议书上明文约定,最好是协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比如有在某些问题存在分歧就让法院判决,次数不定,介于一个月几次之间。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离婚后常常由于双方关系严重恶化或者一方抚养费给付不及时等诸多原因,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拒绝对方探望子女,从而形成探望子女权纠纷。如果审判人员在审理过程中,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耐心开展调解工作,努力避免矛盾激化,就必然会为执行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即使调解不成,也应当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原则出发,细化探望子女方式,做出一个具有执行内容的判决。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律师说法 合同无效没有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合同无效并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法定时效期间内应当行使一定的请求权,而合同无效是
关于法律规定什么样叫私闯民宅?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法律规定什么样叫私闯民宅?法律规定没有经过房屋所有权人的同意就私自的进入
关于法律规定犯罪中止可以减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犯罪中止可以减刑吗?犯罪中止可以减刑。只要符合我们国家法律,当中所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