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样的刑事罪可以取保候审?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对于取保候审的申请主体即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问题,《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这是一项授权性规定,也是一项排他性规定,这一规定即将申请取保候审的主体资格授予给了已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以及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就是指依法代理被代理人从事某种行为的人。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近亲属"则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赋予了辩护人在刑事案件的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审判阶段)都可以以辩护人的名义提起取保候审的申请,并要求取保候审决定机关在三日内做出决定,如果不同意变更,应该告知申请人不同意的理由。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对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涉及到取保候审,首先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说哪些罪名可以进行取保候审,最终还是要根据犯罪份子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触犯的罪名来最终进行确定是否会被取保候审,如果需要进行取保候审的话,可以先行向监狱方进行申请,看是否能够获得取保候审。
相关内容:取保候审什么时候可以解除?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虽然没有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但是对其人身自由是有一定限制的,取保候审什么时候可以解除?优律师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请看下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根据这一规定,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机关应当在取保候审期满后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的措施。这里法律规定采取的是应当(必须)及时解除,是为了还其人以自由;应当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让其及他人知道其已经获得自由。取保候审不能自动解除,应当经过一定程序才能解除,但目前对司法机关未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很难通过法律程序去追究其法律责任,只能投诉,要求给出合理结论。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还能否继续适用?
应当认为,不能够再次适用取保候审,因为适用取保候审不仅要考虑到刑期,也要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在第一次适用了取保候审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仍然去犯罪,就证明其人身危险性较大,如果采取取保候审仍然会危害社会,不符合设定取保候审的立法精神,因此,不能够再次适用。
取保候审期限已满,案件没有审结或者被撤销的该怎么办?
因为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当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而案件没有审结或者撤销的话,说明其仍然是有犯罪嫌疑人的,就会留有案底,对其非常不利,只有找到检察院或者公安局查清楚后,发给释放证明或者撤案,这样才能在法律上还给其真正的自由,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以上内容由优律师整理提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超过此期限就应当解除取保候审,同时违反取保候审法定义务的,也应当解除取保候审。
法律知识延伸阅读
关于刑事拘留到判刑多久时间?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刑事拘留到判刑多久时间?刑事拘留到判刑大概是需要7个月左右的时间,最长可以延
关于申请取保候审有怎样的流程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检察院、法院三机关在刑事诉讼#039;target=#039;_blank#039;class=#039;a-li
关于取保候审期间二次批捕一定会被判刑吗的法律问题,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取保候审期间二次批捕一定会被判刑吗?取保候审期间二次批捕不代表